首页 > 家居设计 > 让“大国工匠”更接地气:吴炳良工作座谈会在建福宫举行

让“大国工匠”更接地气:吴炳良工作座谈会在建福宫举行

(本文转载于北京青年报2017年1月6日)

丙申过年的冬天,北京天气晴好,多日雾霾带来的压抑和沉闷 已被扫除。 清新宜人的空气令人耳目一新。 同日,在紫禁城建福宫举办了“李东雅集-工艺美术与文人情趣学术研讨会”。 本次活动汇集了当代传统家具设计大师吴炳良先生的作品、成就和贡献。 专题研讨、系列作品现场展示、优雅再现活动。 该活动试图将中国当代艺术和手工艺与文人的优雅和趣味相结合。 通过室内空间、庭院风雅、古琴、长笛、品酒、下棋,展现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生活,通过学术研讨宅基地与生活方式梳理当代中国文人精神。 其中,《岭南鲁班》吴秉良先生明式黄花梨家具系列展览及其作品学术研讨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

建福在 宫廷盛事,吴炳良明式家具的简洁与清宫家具的复杂形成鲜明对比。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精神和“工匠”一直处于不被主流重视的位置。 虽然自明代以来,王阳明就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为文人医士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依据,使文人参与设计与实践成为一种时尚。 工艺。 工匠精神也在明代盛行而生。 《天工》这样的匠心杰作,也造就了明熙宗朱佑霄这样的好剑客的木匠皇帝,但“匠人”的社会地位却从未根本改变。 这种情况导致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特别是近年来中央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工匠”,尤其是优秀的工艺大师,越来越受到尊重。 本次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家具行业首次进入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工艺美术类专题研讨会,意义重大。 此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继祥先生在深圳故宫学院开幕式上做了题为“故宫的世界,世界的故宫”的演讲。闫说:“一个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故宫文物世界正逐渐张开双臂,与时俱进,变成一座走向世界的故宫博物院。” 因此,吴炳良这次成为了明式家具设计和制作的大师。 首次进入故宫进行作品展览和学术研讨会,表明现代社会对优秀“工匠”的尊重和尊重,也表明故宫博物院正以开放的姿态努力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 ,推进“大国”。 “工匠”精神的回归。

1.“岭南鲁班”明式家具走进建福宫展览,呈现一场视觉和学术盛宴

吴炳良先生现任主席团主席 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 从事明清家具采购、研究、设计、生产30年。 虽然享有“岭南鲁班”的美誉,但他的家具作品不仅风格广泛,而且融合了不同的地域特色,堪称明清家具艺术的杰作。 其作品以其“形、精、美、材、艺”的欣赏性和实用性的艺术特色,受到国内传统家具资深专家、学者、收藏家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博物馆,恭王府藏品。

明式 海南黄花梨南官帽椅(吴炳良作品)

在古董家具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早期,吴炳良从那时起就接触到了大量的经典家具工具 他走在街上买旧家具。 它还整合了收集到的经典模型和图案,并以集成的性能技术设计了许多当前的杰作。 吴炳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潜心实践,成功地将广式家具的用料、造型和结构的气势与明式家具融为一体。 他的作品形成了原始、质朴、奔放、大方的独特个人风格。 更难的是,他用自己独特的品味和眼光,对明式家具进行了改良和诠释。 他制作了近千种门类齐全、型号详实的家具,建立了自成体系的个人作品体系。 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早期的仿古制作到后期的创新设计,吴炳良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探索和设计上的匠心,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他从家具美学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形、艺、料”的理论体系,早已为业界和国外所接受,成为古董家具的设计、制作和评价标准。 本次活动中展出的吴炳良,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具的独特美感和气势,堪称当代传统家具的典范,是本次活动中最为强烈、色彩最丰富的作品,也是当代艺术收藏级古董 家具视觉与学术盛宴。

2.精英云集,共享“雅致古”文人情

本次活动规模小,受邀人数多 客人不大,但规格高,客人重 同类活动中难得一见,包括各级领导,包括国家部委、故宫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 s协会、中国家具协会、故宫出版社领导,以及全国工艺美术大师、收藏家、音乐家、家具行业精英、著名文化学者等专家和名人。 可以说是谈笑风生没有知己。 虽无流水,却有明式重器之美和丝竹管弦之妙。

充满 文人雅趣的吴炳良式家具作品与建福宫的庭院环境浑然一体。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学术研讨会和优雅再现两部分。 学术研讨部分包括对当代明清家具艺术设计大师吴炳良先生个人及作品的专题讨论; 典雅再现部分以故宫四合院为背景,融合吴先生的海南黄花梨系列精品家具。 载体,通过著名东霄古琴琵琶演奏家谭宝硕先生、马长生先生、张红艳女士、顶级茶艺大师王琼女士的现场表演,再现旧宫冬日雪中漫步 寻梅、弹琴、煮茶、待客、文人游戏 文人雅趣尽显文人“四艺合一”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内涵,分享一种 “优雅古朴”的美好精致生活方式。

3.研讨会:专家学者畅谈“工匠精神”,深入探讨

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宁女士与著名评论员施舒思先生的机智对话拉开了研讨会的序幕。 首先,主持人幽默地借用了《家具与文人》,抛了介绍,播放了吴炳良先生个人介绍的短片,请他上台与大家分享心得体会。 通过短片,如时光倒流,吴先生从职业生涯到现在的心理旅程可以被生动地记住。 吴总亲切的讲话感动了与会嘉宾,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他的深深肯定和敬意。 接下来,围绕三大问题,探讨吴炳良的工作体系特点、成就现状和时代影响。 三大问题是: 1、古今:古典家具的标准与提升; 为什么是吴炳良? 2、诚信:工匠精神如何传承? 3.如何更好地将手工艺与当下的生活相结合。 中国家具协会领导、专家学者、藏家代表等嘉宾从不同角度畅所欲言。 首先,大家对吴炳良的成就和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明式 海南黄花梨罗果溪裹腿做三屏罗汉床(吴炳良作品)

著名作家、传统家具收藏家海燕用“老味”概括了他对吴先生作品特点的认知 ,并认为吴炳良的家具作品不让古人。 中国家具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宝光先生对吴先生对传统家具精髓的基因传承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认为吴炳良先生是中国家具从传统到现代阶段的重要人物。 传承中国传统家具制作工艺精髓,同时将现代与创新融入传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杨志明评价吴炳良先生是“大国工匠”,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将明清两代的经典家具传承至今, 有创新意识。 他完善了工艺和艺术。 将红木材料与传统家具相结合,实现价值最大化,是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周正生表示作品代表了中国传统家具的高度,既忠实地继承了明清家具工艺的精髓,又有所改进和创新,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杨波也表示,吴炳良几十年来在传统家具的传承上做到了极致。

宫殿 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王亚民向吴秉良发来感谢信,感谢他为弘扬中国传统家具艺术做出的杰出贡献。

整个研讨会的气氛热烈,演讲者诙谐的演讲和观众的掌声不断。 研讨会最后,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先生亲自为吴炳良先生颁发了故宫博物院感谢状,表彰他为弘扬中国传统家具艺术做出的突出贡献。

四。 优雅再现:领略文人雅士贵族的优雅魅力

研讨会结束后,活动进入优雅再现环节。 宾客们搬到了景逸轩大院。 此时的剑府宫,里日蓝天,青瓦红墙,白桥灰鳞,青松柏,乌鸦喜鹊嬉戏,宛如画卷,威风凛凛,引人入胜。 而院子里到处都是吴炳良先生这次展出的各种海南黄花梨系列。 包括四岁官帽椅、扶手椅、五脚圆桌、天祥桌、钢琴桌、棋桌、画桌等。这些作品都是明式文人家具精品,简洁、古朴、 弯曲的、直的、圆形的、厚的和大小成比例的碎片。 每一件都雕琢着黄花梨的美丽纹理,呈现出质朴的状态。 即使在雄伟、厚重、庄严、肃穆的皇家庭院中,作品仍然体现出高度的融合性、可利用性、令人钦佩和隐蔽性。 里面流淌的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 其旺盛的生命力历经时空变迁,源远流长,从古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的作品大多采用海南黄花梨的“一木一工具”工艺制作,均为全榫卯结构的可拆式家具。 不使用钉子或胶水。 胶粘剂,完全依靠榫头和榫头连接紧密,但每个部件都可以完全在不影响家具本身稳定性的情况下,通过手工拆装拼接,将中国传统古典家具尊材、崇自然发挥到极致。 在资源枯竭的今天,海南黄花梨家具很难有一系列再制造的可能性,“一木一工具”将绝迹。 因此,仅就材料而言,这个展览就已经是无价之宝了。

明式 海南黄花梨高腰去皮五足香桌(吴炳良作品)

东霄名家谭宝硕演奏的悦耳曲目拉开了《立冬》的序幕,曲目带人们走进 “残冬台,梅雪飞,小园丛生。暖阳廊影开,玉霄云楼升”意境。 古琴演奏家马长生用著名的七弦古琴“徐古”在吴先生制作的黄花梨三弯粗腿琴桌上弹奏乐曲。 旁边是坐在黄花梨的著名茶艺人王琼女士。 南关帽椅,黄花梨四平霸王画桌上泡茶。 马长生先生的《汉江雪寂寞钓》充满了“身外无物,舟中有琴,独钓冬河雪。知音听 真的,声音古今古今”,而王琼女士正在泡茶。 可见“客来茶为酒,汤沸,心不尘”。 此刻,静逸轩庭院内,听琴、闻香、插花、品茶、鉴器,在场的宾客全都到了。 仿佛时光倒流数百年前,在皇家园林中,使用精致典雅的黄花梨家具,在身心上体验文人与皇室贵族的优雅与愉悦。 随后,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琵琶演奏家张红老师为大家演奏了一首《大浪淘沙》。 最后一首《剑客之歌》的琴笛合奏,描绘了这个冬日盛典的优雅聚会。 完美的句号。

五、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让“大国工匠”更加接地气

自去年以来,“我修故宫文物” ” 已经让人们以一种直观的理解了解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作为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和未来文物的创造者,吴炳良以传统家具大师的身份进入故宫,并在今天举办了他的作品学术研讨会,确实具有历史意义。正经事。 作为拥有六百年历史的故宫,故宫博物院近年来以日益开放和积极的态度,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文创产品的开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让人们直接接触传统文化,亲身体验。 工艺之美,让越来越多的精英文化艺术瑰宝走进人们的生活和世界。 真正让公众通过各种活动了解文化,通过文化引发思考,通过思考获得精神升华,是故宫博物院的理念和立足点。 . 本次活动是将生活转化为艺术和艺术的有益尝试。 传统家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建福宫皇宫的庭院空间相结合,为观众搭建一座与传统文化交流的桥梁。 ,奉上一场传统家具艺术的盛宴,这是故宫开放态度的最好体现。

吴炳良的明式家具作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工艺的精髓,依附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与态度,进一步融入文人文化精神 精英融入作品审美趣味,具有工匠结合、材料与艺术和谐的特点,是传统家具行业将精英文化艺术融入当代生活方式的典范。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一位传统家具设计大师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一次让生活艺术化、艺术化的宝贵实践。 我们相信,未来的传统手工艺会以更加开放和文化的生活方式得到进一步发展,看来未来的“大能工匠”也将更加脚踏实地。

相关知识

让“大国工匠”更接地气:吴炳良工作座谈会在建福宫举行
“岭南鲁班”吴炳良创国际文博会“十一连冠”特等金奖
吴炳良:造型是传统家具收藏的第一要素
承古开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携海南黄花梨珍品隆重参展
三十六年风雨
大国工匠+活动IP:三棵树防水推动行业发展,为品牌赋能
海尔智家王阳阳:从一线员工到大国工匠
品牌责任·生活在世界中|福森美家居副总经理吴宝龙祝盛会圆满成功!
大国智造·理想人居| 李建良:企业竞争离不开产品、配送服务和渠道拓展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校友理事会与 上海临港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举行“华理校友企业服务平台”项目合...

网址: 让“大国工匠”更接地气:吴炳良工作座谈会在建福宫举行 http://m.jiajusj.cn/newsview2602.html
所属分类:智能家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