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5G、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产品在用户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门锁作为传统机械锁的替代品,因其便捷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2014年,随着国内智能硬件创业浪潮,智能家居领域的创业公司层出不穷,其中一个重要的子场景就是智能门锁。 2017年,家电企业、互联网企业、创业企业、安防企业、传统门锁企业纷纷涌入这一领域,形成了“千锁大战”的竞争格局。
时至今日,智能门锁还是一个值得进入的赛道吗? 其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对于刚性强、客单价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智能门锁来说,产品的“软硬结合”特性可能是影响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
混业格局背后,硬件成为第一难
智能门锁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正是在2017年形成了“千锁大战”的局面。 据天眼查,目前运营的智能门锁企业仍有2527家。 游戏中有这么多人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由于一个行业刚刚兴起,还没有一定的产品质量标准,消费者对智能门锁的价格和质量没有明确的认识,无法 告诉哪个是“鱼”。 哪一个是“龙”。 于是,很多小OEM、山寨品牌都想抓住机会分一杯羹。
智能门锁品牌集群的后果是,在恶性竞争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18年调查报告,抽查的34家智能门锁企业中,有11家企业不合格,消费者“踩坑”概率非常高 .
另一方面,智能门锁是软硬件兼备的产品。 因此,只要能与智能门锁技术相关,他们就认为自己有一定的优势。 当风来时,总是尝试确定。
与其他智能家居相比,智能门锁具有需求刚性、利润空间大、行业门槛低的特点。 但是,目前市场上很多智能门锁都比较同质化,让消费者眼花缭乱。 他们对产品质量有顾虑,不能接受过高的价格,所以很多消费者还处于观望阶段。
智能门锁虽然是软硬件兼备的产品,但硬件的成本和研发难度远高于软件。 对于智能门锁企业来说,如果要进行产品差异化,必然绕不开硬件的自主研发。 但是很多小品牌不具备硬件研发和生产能力,主要是因为硬件自主研发存在三个难点:
一是硬件研发周期长。 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来说,快速迭代和敏捷开发可以让产品快速得到市场和用户的验证,而对于一个新事物,用户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它应该是什么样子,所以快速迭代、大胆试错是 好的发展战略。
但是对于智能门锁来说,这种模式显然是不可行的,因为智能门锁是一个硬件质量大于软件体验的产品。 对于硬件部分,从设计到生产线,中间要投入至少几个月,几十万的成本。 因此,硬件产品往往采用强调决策和规划的研发方式。 重型模型对小公司来说风险太大,所以绕道而行。
其次,硬件购置成本高。 软件产品可以低价试用,甚至可以免费试用一周。 用户提升体验的“坡度”更温和,更容易被用户接受。
智能门锁用户想要体验产品,就得去线下体验店,小品牌不会开设线下服务站。 用户必须支付账单才能在他们的门上安装锁。 智能门锁不是内容场景,不能交叉补贴降低智能音箱等硬件采购价格。
也就是说,用户很难以试用心态购买。 用户购买智能门锁的谨慎,会让小品牌考虑是否值得花大价钱开发一款。 可能不好卖什么硬件?
三、做硬件难。 硬件的制作难度最明显的体现在硬件团队的复杂性上。 在互联网行业,有一句半开玩笑的说法,“有一个好的想法,离成功只有一个程序员”。 换句话说,软件团队通常不需要很多成员。
但硬件团队至少需要包括ID设计师、结构设计师、电子工程师、品控人员、采购等角色。 团队规模大约是软件项目团队规模的两倍。 很多追赶潮流的小型创业公司并不具备组建完整硬件团队的能力。
可以看出,作为硬件属性占据主要成本的产品,很多小公司因为不具备硬件研发能力而选择硬件外包、ODM等模式,导致产品差异化 不能脱颖而出,只能在风和红利时期分得一块蛋糕,不具备长期竞争力。
“软硬结合”的产品特性背后,价格成为增长天花板
“软硬结合”的典型产品是 iphone手机。 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在软硬件的配合上做到了极致,通过多项技术专利建立了品牌的护城河,长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在智能门锁领域也是如此。 只有做到软硬兼备,才有可能做出让用户惊喜的爆款产品。
目前,国内几家互联网巨头都在积极布局不同场景的智能硬件,在软硬件的开发和生产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因此,智能门锁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对于软件和硬件的关系,乔布斯有一句很深刻的话:“真正在乎软件的人,应该自己做硬件。”
那么,是不是“软”呢? 和硬”强者能赢吗?
答案不一定。 由于质量和服务好的智能门锁售价在2000元左右,这个价格相比传统门锁来说确实太高了。
有网友表示,“如果换成智能门锁,最贵的家居用品就是这把锁了,一定要放在房间外面。” 可见,高昂的价格是很多用户拒绝更换智能锁的主要原因。 原因。
目前智能门锁的发展阶段主要是B端用户,C端依然冷清,但C端的潜在需求蕴含着很大的市场。块共享。 而对于软件、硬件、售后服务都不是很挑剔的第一梯队智能门锁品牌,厂商投入了高昂的研发成本,价格自然也就高了。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电脑和手机的价格时间曲线下降一样,随着智能门锁的逐渐普及,量产可以降低边际成本,智能门锁的价格 将落在大多数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但是目前很多人都在考虑要不要换锁。 主要问题之一是高昂的价格。
物联网时代来临,智能家居小众将成为产品差异化
高价是目前人们接受的障碍 C端用户的智能门锁。 但这只是暂时的。 那么,当其价格被广泛接受时,智能门锁将进入怎样的发展格局?
与传统的机械门锁相比,智能门锁的主要优势是“去钥匙”。 但这只是智能门锁的1.0版本。 在第一波智能门锁潜力释放之前,一批有实力的厂商很快就会在产品软硬件的打磨上超越标准线,达到无法提升的天花板。 产品差异化不再明显。
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为了突出产品差异化,智能门锁企业将诉诸更便捷的新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智能门锁将逐步普及2.0版本,在智能家居硬件生态中占据一席之地。
也就是说,对于一、二线品牌的智能门锁来说,差异甚至竞争力可能不仅在于产品的外观和性能,还在于是否与其他产品兼容。 智能家居生态协同能力。
一些互联网巨头和一些传统家电巨头已经在智能家居生态中进行了广泛的布局。 其产品的重要区别在于每个产品矩阵形成的智能家居生态的整体用户体验。
比如对于用户来说,查看开锁记录、访客记录、电源管理等功能属于低频功能。 如果只针对低频功能开发智能门锁管理APP,用户体验不是很好。 但如果将这些功能和对音箱、空调、灯具等智能家居硬件的管理都集中在一个统一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体验会好很多。
单独的APP就像机械门锁的钥匙。 既然智能门锁已经取代了钥匙,为什么还要在手机上加一个“钥匙”之类的多余APP呢?
所以,对于未来的智能门锁用户,在做出购买决定时,更多的考虑可能是智能门锁所属的“生态品牌”,而不仅仅是门锁。 本身。
无论是智能门锁、智能手表,还是智能音箱,用户在购买产品后,如果想体验其单品的最大使用价值,就必须考虑购买其他多个 产品,甚至是“全家桶”。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逐渐成熟之后,智能家居生态将把智能门锁这样的智能家居变成剃须刀片、刀片等配套产品。
这意味着,即使智能门锁不是智能家居硬件生态的入口和控制中心,也将为用户带来单品硬件所不具备的优越生活体验。 和硬件的互补性。
(来源:香山财经)
相关知识
“千锁大战”进入下半场,智能家居如何应对“锁”?
耶鲁智能锁安心打造一把好锁,用创新守护幸福的家园
3999元鹿客掌心锁限量抢免单 京东智能锁开启重磅福利
二十九年匠心--必达智能锁荣获“2021智能锁行业领先品牌”
换锁芯和换锁什么区别?找谁换锁最安全?
荣耀归来,耶鲁耶鲁锁中国建博会大放异彩!
中国建博会通报| 耶鲁智能锁的亮点 不要错过精彩!
智能锁业“奥斯卡”向日葵奖揭晓 耶鲁斩获三项大奖
萤石Y3000FVX极光人脸视频锁亮相广州建博会,惊艳出圈!
实至名归!好太太三款智能锁产品一举斩获“葵花”三大奖项